10月27日,永利娱场城官网首页入口第十四届蟹文化节暨2020“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举行,此次大赛由永利娱场城官网首页入口与上海王宝和大酒店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图:种质评审组评委对参赛河蟹进行评审)
(图:口感组专家评比)
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百余家单位选送的近2500只河蟹将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的一年一度 “奥斯卡奖”,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在今年的河蟹大赛中,还同期举办河蟹产业论坛、河蟹文化趣味活动和蟹文化展。

(图:蟹王蟹后评比)
今年的全国河蟹产业成果来之不易
由于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蟹种的放养和养殖初期的饲养管理。同时年中受超大洪水的袭击,对河蟹养殖造成了进一步的巨大冲击,造成今年河蟹的养殖面积和产量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全体养殖人坚持疫情防控和复产促产两手抓,两手硬;坚持防洪抗灾与保草保蟹两促进,两巩固,加上后期的精心管理,河蟹产业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今年全国河蟹的产量需有下降,但养成规格普遍比去年大、品质也有所提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产业发展成果。
当前,全国蟹源充足,蟹品优良,广大消费者可选择的机会多,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品蟹之年。
全国河蟹产业开始进入“养名蟹”的新时代
我国河蟹产业经历“大养蟹”到“养大蟹”的发展阶段后,开始进入“养名蟹”的新阶段和新发展时期。
在养殖过程中更加注重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更加注重河蟹优质种质应用,更加注意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实施,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养殖产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走科技养蟹、质量兴蟹、绿色强蟹、品牌促蟹的新型发展之路,推进河蟹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养大蟹”进入“养名蟹”的发展新时代,广大消费者将能享受质量更好,价格合理的名品大闸蟹。
湖蟹退位,塘蟹护航,质量安全有保障
今年,为了响应环保要求,全国湖泊河蟹养殖退出了历史舞台,池塘养蟹成为了河蟹产业最主要的支撑者,稻田养蟹等也取得了较好发展。
我国池塘养蟹在经历约30年的发展后,在全国已建立了多种河蟹生态养蟹模式与技术,特别是近两年,全国各地积极实施河蟹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蟹池塘绿色养殖蓬勃发展,养殖环境优美、养殖过程清洁的河蟹绿色养殖方式在全国各地兴起,为保障河蟹这一“舌尖上的安全与美味”提供了强大保障。
蟹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今年的河蟹大赛,除了全国的养殖河蟹大比拼外,还同时举办河蟹产业论坛、河蟹文化趣味活动和蟹文化展。
(图:河蟹文创大赛决赛)
针对新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消费升级,举办了“蟹飞天下—电商浪潮下的河蟹产业发展”圆桌论坛,邀请来自大学、拼多多电商平台的专家学者和河蟹电商企业的负责人向广大养蟹从业人员介绍河蟹电商销售案例,助推河蟹从“爬”到“飞”,促进河蟹产业更大发展。此外,大赛期间还举办蟹壳绘画比赛和蟹文化展等活动,促进河蟹的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上海河蟹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今年,上海参赛河蟹达27家,约占全国的1/3,涵盖上海崇明、松江、宝山、浦东、青浦、金山等所有上海养蟹区。
据了解,经过上海市相关部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全体人员和广大养殖户的多年共同努力,上海本土养殖的大闸蟹从以前的“落后”、“追赶”已发展到“并跑”和“领跑”,上海河蟹产业已充满实力和自信与全国各地大闸蟹同台竞技,上海河蟹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目前,上海本地蟹从外观、规格、口感、品质等方面均不会低于全国其它地区的大闸蟹。
据悉,今年,上海河蟹产业呈现出规格更大、品质更优、效益更好的可喜特点,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但由于受养殖容量限制,上海本土养殖商品蟹的面积有限、产量有限,市民想吃本土大闸蟹还需早点行动。
新闻来源: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