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7日,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1500米深海铺缆机器人在威海成功入海测试,即将交付国外客户。全套设备上千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深海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正加速崛起。

在水下机器人主机、控制系统、吊车系统、缆车系统四大部分的密切配合下,重8.5吨200马力的深海铺缆机器人缓缓下潜入海。
深海铺缆机器人具有国内首创的大水深智能作业能力,具备水底行走、悬浮机动、精准导航定位等技术,抗水流能力强。可在1500米深的海洋中进行人工无法完成的海底光缆、电缆、管道等铺设施工作业。
深海铺缆机器人采用“先敷后埋”技术。一边在海底行进,一边用高压水流将泥沙冲开,随着水流的喷射,一道额定深度1.5米、宽度0.4米的深沟不断向前延伸。再通过压缆装置把线缆压在沟内,回填装置将线缆沟进行回填。
在以往,深海机器人关键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屡遭“禁运”。未来机器人团队经过17年自主技术攻关,研发资金投入1亿多元,包括铺缆机器人在内的多款产品突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难题,带动培育出上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上千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这意味着我国深海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正加速崛起。
新闻来源:海洋知圈